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南京大屠杀题材同类影片中最好的一部,也是国内目前的电影工业水平下能拍出来的、最高水准的战争片之一,虽然有一些细节存在逻辑漏洞,但全片立意和切入点非常高妙,瑕不掩瑜;家国情怀都依托故事的自然发展,没有强行拔高和空谈; 聚焦于挖掘和呈现人性,除苏柳昌之外的每个角色都有完整的人物弧光,都刻画得非常真实而立体,个体叙事完成度很高;对一些重要史实进行了高度临境还原,比如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百人斩”,比如河边集中屠杀五万人的惨案。
申奥的几部作品我只看过《孤注一掷》,感觉是不及格水平,没想到这次干了一票这么大的,真是刮目相看。观影一开始我还保持着警惕,在“审核”台词、抓逻辑漏洞,但很快就不知不觉看进去了,中途好几次流泪。
王传君从药神开始到孤注一掷,再到这部,一直在接这种站在灰色地带的复杂角色,不得不说太适合他了,在这个赛道鲜有对手。
伊藤秀夫是全片所有人物中挖掘最深的角色,这个演员选得实在太好了!这么厉害的演员是怎么找到的?他一开始文质彬彬,甚至看起来天真烂漫,没有开枪,让观众误以为他良心未泯,直到后面情节逐步展开,才一层层扒下了伪善的面具,暴露出内心深处令人恶寒的阴毒。
高叶也非常好,跟王传君不相上下。其他几个人比如金老板也都不错,群像塑造成功,最弱的就是刘昊然,眼神没有变化。
有几个情节堪称神来之笔,一处是金老板在照相馆里给大家切换影棚的背景布,大好河山,爱国情怀自然而然涌出,终于不是那种喊口号、按头硬爱了;还有一处是老板拍照时颇有人情味的那些家常与日军暴行的蒙太奇交叉剪辑,真的可以封神!正是这两段成就了本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以我不多不少的观影量来看,原创性也很高,这两个创意点真应该单独拎出来嘉奖。
结尾的抓拍情节跟《罗曼蒂克消亡史》有点相像,落脚点侧重于“复仇”,而不是“反战”,感觉没有迈出去、反而往回缩了一步,就是这一步让它很难再往上跨一级,成为像《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这样伟大的普世经典,无法升华,但个人也能够理解,沉重压抑的部分太多了,结尾需要一点“爽感”,也符合观众的情绪期待。 假如把它改成以下这样:孩子举起手中的相机想要拍下战犯们殒命的瞬间,毓秀伸手制止了他,对他说,“我们跟他们不一样”。 如此,全片的价值基调就得到了升华。 对这个结尾的处理,能看出来主创对普世价值与大众情绪的取舍,鉴于普世价值的现实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全世界的共识平台已经分崩离析,目前的结尾显然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电影是反馈周期很长的、播种的艺术,在经历寒冬、在市场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依然有人在坚持如此高标准的创作,我看到了电影人生生不息的信念感,向所有主创人员致敬。 多余的就不剧透了,非常推荐大家都去影院看这部片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希望每个人都有走出第一步的勇气
重回Zootopia
主创团队别看,这里是万字恶评
近卫十四郎+里见浩太郎的黄金组合,剑戟片显得特别精彩!
青春暖萌?沙雕甜剧!
专访导演崔斯韦:-42℃的无人区,藏着最真实的人性
当后青春遇上现实,依然热爱生活
无人“感同身受”,铸炼“成年猛虎”
以生命为炬,照破长夜——评《沉默的真相》
数读《复联4》:连破多项影史纪录,是情怀加持,还是实力支撑?
“密室逃脱”的线上线下生意经
大家都爱着古老而悠久的爱情故事
浪浪山:一部让成年人泪流满面的“童话”
辣妈辣妹2|不是菜的问题,而是大姨妈的问题
幻夜霓虹下的罪恶
让我们重回80s
典型的演员电影
希望渺小而平凡的我们依然能够拥有着不起眼但炽热的光
死钻倒影——晶体内外的文化透视
玫瑰|卷福开的婚姻指导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