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央视《阵地》开播,看完2集,我要说:这是文化抗战剧该有的样子

好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开场。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的上海,刚归国的夏衍(冯绍峰饰)在排练室门口,振臂听完田汉(张博饰)他们正在排练的《义勇军进行曲》,终于忍不住带着热泪推开门,与大家热烈拥抱在一起。



他眼眶泛着热泪说:我一直没有进来打扰你们,想听你们把这首歌唱完,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全民族的怒吼,必将成为永恒的经典和民族的记忆。



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在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东北沦陷,看过《归队》的观众都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此刻正在白山黑水,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全面抗战开启,还要再等两年多。

而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就要开始了。



以上场景,就出自今晚央视一套开播的32集抗战历史新剧《阵地》。



虽说不管什么剧,央妈都能玩出新花样。

但革命历史剧,或许是最“稳”的,从当年的《长征》《大决战》,到最近的《我们的河山》《归队》,革命历史剧,在央妈手里,从未失手。

尤其最近几部大抗战剧,不仅跳出“抗战神剧”窠臼,更带着燃到骨子里的热血。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抗战剧佳作,拍出新意还是很难。

不过,今晚这部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领衔的《阵地》,或许真能带出几分新意。



新意源自四个字:文化抗战。

剧名背后,已经隐藏着无法掩盖的深层寓意,“阵地”,既是方式,也是结果。



剧集开局收视不低,首播二集收视最高破1.9。



第一时间刷完播出的2集,下面就结合剧情演员和大家来聊一聊,80多年前的这场文化抗战,如何以笔作枪,救亡图存,又如何捍卫这片中国人的——精神阵地。

1、归来、办报、文化抗战,《阵地》开场就牢牢抓住我的眼球

《阵地》,聚焦的是“中国笔部队”,展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抗战”历程。

不过,剧好不好看?剧情是关键。

而这部《阵地》,开局就通过夏衍(冯绍峰饰)、李克农(李晨饰)两位主角的视角,把三大抗战剧元素带入其中。



不仅死死地拿捏观众,还让历史氛围浓郁得几乎溢出屏幕。

第一:归来。

故事开场,就是两场归来。

第一个归来的,是夏衍。



归来不久,他就接到了安娥(王丽坤饰)的电话,说带他去见一个人。

经过一番紧张感十足的接头,



安娥带他见到了一位老朋友——李克农(李晨饰),夏衍高兴地说:原来我要见的,就是你呀。

李克农却说,“今天你要见的,真不是我。”

说话间,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虽然此时的夏衍,还从未见过他。

直到他与夏衍亲切握手后告诉他,自己是周恩来。



接着周恩来宣布了党中央的决定:创办一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救亡日报》,夏衍则被任命为主编。



而夏衍很快就迎接了另一个人的归来,就是被委任为《救亡日报》社长的——郭沫若



在日本流亡十年的郭沫若(王劲松饰)乘船归国,夏衍与安娥码头迎接,郭沫若感叹道:十年一别两茫茫,今日大家相聚,我特别高兴。

有老友调侃:你还是那么大胆啊,这国民政府的通缉令还没撤,你就敢回来。



郭沫若却轻轻一笑说:我是炎黄子孙,只是回家,有什么好怕的。

接下来,郭沫若又指出了日本侵略者在武力侵略之外的另一种侵略——文化侵略,“其危害绝不亚于武力侵略。”



在接下来的会面中,周恩来告知了二人上级决定,任命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创办《救亡日报》。



周恩来说,这份报纸,要与国民党合办。

面对二人的疑惑,周恩来解释:国共合作已经开始,抗战短期内不会结束,而你们二位要长期在国民党区域开展宣传和统战工作。



我们之所以要和国民党的潘公展一起办这份报纸,一是为了利用他的名义,争取合法化和公开化,另一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编辑大权,内容上不能让潘公展插手,要把《救亡日报》办成党的抗日宣传的一块文化阵地。

于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

第二:办报。

《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前后,正逢淞沪会战爆发。



虽然董事会的意见,是让报纸偏向文艺。



但郭沫若当即表示:要把抗日救亡,作为办报的宗旨。



在此办报方针下,《救亡日报》终于首刊。

但随着抗战局势再度变化,夏衍和郭沫若先到广州再到武汉,依然没有一个稳定的办报环境。



而此时的李克农,正在和周恩来打一个赌——赌李克农可否猜到复刊的地点。



李克农在地图上一指,周恩来放心地笑了。



这个地点,就是桂林。

第三:去桂林,文化抗战。

周恩来告诉大家,要以夏衍、李克农为首,



率领两支队伍到抗战大后方桂林去,构筑文化抗战的阵地。



正是在那里,《救亡日报》成功复刊,而一场文化抗战,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在郭沫若、夏衍、田汉、巴金、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茅盾等一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桂林。



与以李克农为代表的桂林“八办”一起,在绝美的山水间,以笔为枪,以舞台做战场,通过新闻、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一系列文化运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他们将在那里,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文化长城”,在文化战场上抗击敌人。

不得不说,《阵地》真的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十足的抗战历史大剧。

以卢沟桥事变开场,以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带观众入戏,随着文化抗战步步深入,又埋下悬念,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接下来,《救亡日报》如何复刊,又如何在敌人的轰炸中,把报纸办下去?

当这些进步人士开始遭到特务的注意,李克农如何保护这些文化抗战的宝贵力量?



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还将遭遇哪些艰险,又将取得哪些成就?

入戏了。

2、观感:新鲜、真实,是抗战大剧该有的范

看完2集《阵地》,不知道大家啥看法,我最大的观感是新鲜又写实。

其一,新鲜

新鲜是因为这部剧是围绕文化抗战展开的故事,但又包含了大量战争元素,甚至谍战元素。

至少从题材故事方面来看,挺吸引。

比如前2集就呈现出了双线并行的故事框架。

其中一条线,是以夏衍郭沫若为主的文化抗战线,《救亡日报》创刊复刊,以及团结爱国人士,都在这条故事线。



同步展开的,则是全国抗战线,比如南京沦陷,战士浴血,



城中百姓遭到屠杀。大量战争、爆炸场面营造出更强的沉浸感。



还有一条隐线,则是李克农领衔的谍战线。



一条文化抗战线,一条抗战线,一条谍战线,三线并行,同时开展。给人的观感,比上一般的抗战剧,要更吸引人,更有追剧动力。



其二,真实

真实在哪?在于剧集以翔实的细节填补“大”剧的历史“小”空白。

文化抗战的故事,当然大。

1938年到1944年抗战烽火中,抗战大后方桂林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文化精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田汉、徐悲鸿等200多位文化名人在这里开展伟大的文化抗战。

剧中开场就是战火纷飞,到处是战场的硝烟,一下子把观众拉进了那段历史。



这些“大”,必须有。

因为这是抗战历史剧的基本盘,是题中应有之意。

在有些剧中,会为了展现宏观的“大”,而忽视了具体的“小”。

《阵地》则不同。

它以大入手,以小入局,通过小脉络和翔实丰富的细节,填补我们不知道的那些“小”空白,比如《救亡日报》复刊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之一,竟是缺纸。

再宏大的史诗,都是靠具体的事构成的,《阵地》就抓住了这一点,将许多历史背后的细枝末节,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讲故事方法,不仅让整部剧血肉丰满,也让观众看到了,当时文化抗战的不易。

这也是《阵地》真正的魅力所在。

3、王劲松、冯绍峰等演员一出场,就让文化抗战剧的“风骨”出来了

作为一部文化抗战剧,《阵地》集合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 张博、王劲松等演员。

剧中每个演员都表演在线,能让观众不出戏。

但最惊艳我的还是剧中三位演员,他们一出场文化抗战剧的“风骨”就出来了。

首先是王劲松。

这些年王劲松饰演了许多经典角色,但在民国文人塑造上,更显一骑绝尘。



光是预告中放出来的造型就惊艳了一大批观众,太有范了。

正剧开场,他饰演的郭沫若第一次出场,就在国民政府通缉令未撤销之下,回国救亡。

危险当前,他却对迎接他的夏衍谈笑自若,一句“我是炎黄子孙,回家有什么可怕的”,文人风骨尽出。



预告中当他振臂高呼“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它当作枪,在文化的战场上抗击敌人”时,这呼喊本身就宛如一枚子弹,正中人们的心灵。



其二、冯绍峰

冯绍峰一出场,就让人感到一股民国名士的文化气。



无论对谁,他都是彬彬有礼,温良恭俭。

可当他呼吁文化抗战,那声声怒吼,却又似气吞山河,果然是“以笔为刃”,锋利无比。



其三、李晨

李晨这些年演过不少战争剧中的硬汉。

但演绎“特工之王”李克农,他又在不同剧情下演出角色不同的气质。



在桂林配合夏衍复刊时,一副文化人打扮,青布长衫被风鼓起,看起来文质彬彬。

可当他换上军装一脸严肃,又再度转换身份,让人 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



当他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从容脱身,轻轻一个弹眼镜的动作,又重回特工之王的气质。



而当他一脸宠溺站在儿子身旁,又变回了一个普通的父亲。

除了这三位,出彩的演员还有不少。

比如王丽坤。

她饰演的安娥,既是共产党员,又在协助夏衍开展文化抗战活动。



她也很好地诠释出角色的反差。

出场时一副温婉气质,俨然一位民国才女,



可当形势严峻,她皱起眉头,表情冷静而严肃,又让人看到人物的另一面。

还有张博饰演的田汉,徐璐饰演的任素宁等角色,个个让人印象深刻,一出演技大戏,才刚开场。

4、拍出了抗战历史剧的新路子,此剧该火

相比之前我们见过的大多数抗战题材,《阵地》有种特殊的气质。

一方面,它以独特的文化抗战故事,与过往各种题材的抗战剧截然分开。

全剧重点从某些细节出发,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文化抗战”的传奇,让观众切实体会到“笔墨为刀枪、文心铸长城”。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它不循规蹈矩,不默守陈规,而是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作为,快速塑造出文化抗战中的人物群像。

这让夏衍、郭沫若等一批大家,从书本中走出来,更易于让观众接受。

抗战历史题材,本就是我们特有的题材。

在固定的套路下,能将抗战历史题材拍出新意,不得不说,《阵地》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不赖。



作为观众,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抗战历史剧出现在小荧幕上。

因为某种意义上,当年的阵地,今日犹存。

抗战历史剧的意义,也在于留存记忆,薪火相传。

《阵地》中“笔墨为戈护文脉,山河浩荡铸精神”的文化智慧从未远去,而是穿越八十多年的岁月,依旧熠熠生辉。


上一篇:看完《藏海传》再看成毅《赴山海》,伤害太大了,还好没对打

下一篇:《灼灼韶华》:韶华家破人亡的背后,哥哥才是最大的帮凶!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